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全記錄> 中央媒體看海西
> 正文
科技日報:吹響加快農業(yè)現代化“集結號”——來自福建法人科技特派員的調查報告
村企“結對”,拓展“共贏”空間
在清流陽光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青山村民李志強興奮地告訴記者,他的花卉種植面積已達100多畝,主要銷往福州、廈門等地。
“種花一畝要投入5000多元,萬一賣不出去,喂豬都不行。”起初,李志強躍躍欲試卻猶豫不決。清流鴻翔農莊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宇翔與縣里協(xié)商,出臺了種苗供應、技術指導、花卉收購等扶持政策,鼓勵農戶大膽參與花卉種植。
“原先擔心的技術和銷路問題沒了?!崩钪緩娬f,土地剛平整,縣里就發(fā)放補助款;溫室大棚一蓋起,鴻翔公司就送來優(yōu)質的種苗?!笆∞r科院專家黃敏玲、羅濤、方少忠等常過來全程跟蹤指導?!?/p>
當年,李志強每畝非洲菊收入達1.5萬元以上。嘗到甜頭的他和臺灣客商合作投資200多萬元擴種100畝的非洲菊、康乃馨和百合,雇人種植,當起老板。
“由于福建過去沒有專業(yè)的鮮切花種苗生產基地,種苗完全依賴省外和國外調入,不僅價高,質量也無法保證,制約花卉產業(yè)做大做強。”省農科院紀委書記林倩說。
這時,清流縣和省農科院“攀親”,與該院黃宇翔副研究員聯(lián)合組建鴻翔農莊公司。在青山村一所廢棄的學校里,黃宇翔和他的團隊起早摸黑,相繼開發(fā)多項核心技術,其中百合種球國產化繁育技術,打破了依賴荷蘭進口的局面。
青山村以鴻翔農莊為培訓基地,花卉種植面積由原來的12畝擴大到現在的400多畝,帶動全縣種植面積2010多畝,年產值1億元以上,而鴻翔農莊也被福建省科技廳列為科技特派員花卉栽培創(chuàng)業(yè)示范基地。昔日的省級扶貧村,如今成了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相關新聞
- 2009-11-30人民日報:福建整合三大港口
- 2009-11-05工人日報:海西戰(zhàn)略揚帆破浪
- 2009-11-05經濟日報:構建合作交流平臺推動林業(yè)產業(yè)升級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