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互動監(jiān)管體系”中,政府這“點”尤為重要
李欲曉也坦言,在手機網站涉黃現象的監(jiān)管方面,單靠運營商履責,還不能奏效。應建立起“多點互動”的監(jiān)管體系,形成包括政府、企業(yè)(包括運營商、服務和內容提供商、手機生產廠商)以及社會公眾在內的體系。
“政府這一‘點’尤為重要?!崩钣麜詮娬{。因為“政策、法律和標準的主導者是政府”,可以更好地掌控和引導手機產業(yè)的未來走向,更可以對運營商的責任起到較強的“硬約束”。
“既然淫穢內容提供商都可以定向‘細分用戶市場’,為什么我們的內容提供商們,不可以開發(fā)一些益智類游戲、配合課堂教學的一些原創(chuàng)內容呢?” 當然,這需要政府出臺政策扶持。
李欲曉介紹,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率先制定了相關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懲治網絡侵權,而我國在這方面還比較滯后。“信息和網絡是跨行業(yè)、跨部門的,只有通過法律才可能協(xié)調好各方利益。我們應該加速信息社會規(guī)范和法律的研究和制定?!?/p>
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刻不容緩
“在規(guī)范手機產業(yè)的過程中,必須盡快建立獨立于手機利益鏈條各主體外的第三方認證檢測機構”。李欲曉認為,國內三大手機運營商均為國有企業(yè),政府作用與運營商“負責”,在公眾眼中,可能會存在“利益一致性”,因此,“第三方檢測”不可或缺。更何況,“在現代市場上,第三方認證制度已經成為用以降低交易費用的有效制度之一”。
針對公眾個人如何防止手機媒體的不良信息,李欲曉形象地比喻道:中國網民正“浸泡在信息社會的海洋里”。他指出,大部分的受眾是在盲目、被動地接受信息:人們上網時,很少自覺意識到信息的泄露;對風險不能充分預期,也不具備足夠能力識別。
李欲曉提出,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也可以有效防治手機“黃禍”。“要提高服務商的違法成本,變事后處置為事前預防,”李欲曉說,目前的網站備案系統(tǒng)可以追蹤網站主辦者的信息,對于一些辦過不法網站的人,將他們列入“互聯(lián)網個人黑名單”,不允許其再辦網站。
李欲曉最后強調:政府要支持網絡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但一定要求運營商、服務提供商、終端廠商和接入商,遵循國家和行業(yè)的相關法規(guī)?!扒胁豢梢驗槌霈F了類似‘手機媒體涉黃’之類的負面現象,就將網絡媒體或手機媒體一棍子打死?!?記者 陳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