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的日子,作為緩解北方地區(qū)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zhàn)略性基礎設施,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952年,毛澤東同志就曾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偉大構想,到2002年工程開工,經歷了50年科學論證和50多個方案比選,開展了一系列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qū)的聯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獻計獻策,成千上萬名水利科技人員接續(xù)奮斗。 經過12年艱苦奮戰(zhàn),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工程質量可靠、投資不超、水質達標、移民安穩(wěn)、干部沒倒、群眾叫好,創(chuàng)造了一項項工程建設奇跡、技術創(chuàng)新奇跡和制度創(chuàng)新奇跡。其中,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qū)一期工程涉及到34.5萬人, “四年任務兩年完成”成為世界工程移民史上是一個奇跡。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量已近300億立方米,相當于從南方向北方搬運了2140個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已由原規(guī)劃的受水區(qū)城市補充水源,轉變?yōu)槎鄠€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為這些城市供水的生命線。南水已占北京城區(qū)日供水量的73.3%,為京津冀協同發(fā)展、雄安新區(qū)建設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實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支撐。 五年來全面通水的實踐證明,南水北調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實踐: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擘畫、重視,目標明確、接力奮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體制優(yōu)勢,實施中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形成共識,有效解決投資保障、征地移民、治污環(huán)保、技術攻關等重大關鍵制約,妥善處理各方利益關切,各地區(qū)、各部門同心協力,高效聯動,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是社會主義制度調動各方面資源、統(tǒng)一各方面行動、高效有力辦大事的突出標志和集中展示。 南水北調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yōu)勢,集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智慧、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